健康报网讯9月13日,盘锦市中心血站首批病毒灭活血浆制备完成,这标志着该市临床输血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病毒灭活血浆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输血感染疾病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该市中心血站于今年7月引进这项新技术,并逐步做好房屋改造、设备购置、人员培训、质量评审等全面准备工作,经过对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试制和质量监控,病毒灭活血浆产品已完全符合输血行业的质量标准。
@知识链接:关于血浆病毒灭活
当前,向临床100%提供血浆病毒灭活血液正在成为新的国际输血标准,目前多个国家和国内多个城市使用的血液已100%进行了血浆病毒灭活,这些国家和国内多个城市在预防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适应国际输血工作发展总趋势,提高输血安全性,有效降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率,全面开展血浆病毒灭活工作势在必行。
一、血浆病毒灭活的意义: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引起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尤以脂质包膜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危害较大,后果严重。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已成为输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检测方法较为局限,存在病毒标记物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窗口期、试剂敏感性;采供血机构法定检测病毒种类具有局限性:检测的有HBV、 HCV 、HIV,未检测的有HTLV、CMV、EBV、B19等新病毒被不断发现,因此,随着每年临床输血量的不断上升,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各种血液成份中,血浆是一种临床需求量大且病毒危险性高的血液成份制品,要从根本上控制经血液传播疾病,达到输血安全的目的,除加强血液筛查以外,成熟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进行有效的病毒灭活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
目前,我国在血浆病毒灭活上已建立了成熟的方法,即光化学法:亚甲兰+可见光照射。原理是亚甲蓝和病毒核酸中G-C碱基对有较强的亲和性,光照激活亚甲蓝产生单分子氧,破坏病毒核酸包膜,杀灭病毒。亚甲兰荧光病毒灭活方法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并已临床使用多年;大量实验数据证实,用亚甲兰光化学处理血浆可完全灭活血浆内所含的病毒,并可滤除血浆中的残余白细胞,减少输血反应,确保输血安全。(盘锦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