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梁飞燕
应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桑巴瓦“中华会馆”的邀请,第十八批中国援马达加斯加医疗队桑巴瓦分队的队员参加了当地的清明节-百家宴活动。想来这是我第四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华人华侨祭祀祖先和怀念祖国故土的情结很浓很重。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赤道以南的马达加斯加,气候等各方面和我国国内刚好相反,但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在我的家乡俗称上坟,祭祀已故先人的一种活动。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时至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在远离祖国的马岛仍很盛行,由于这里的华人华侨都是远离故土,所以在他们的情愫中清明节是最为重要的节日,以寄托祭祀祖先和怀念故土的情结。
在国内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据考证在明清时极为流行。“百家宴”三个字是如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如果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搜索,即可跳出一串相应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全国各个地方,均有类似的大规模宴会。有的“百家宴”过去用来调解各村寨之间的矛盾,如今已成为各村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盛大聚会。共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在国内的“百家宴”是集中烧菜,而在马岛的桑巴瓦,是华人华侨各自在自己家里做好最拿手的菜肴,用自己的器皿盛好菜,再拿到当地的“中华会馆”,集中放在两条拼凑起来很长的桌子上,大家在一起品尝各家各户的美味佳肴,有鸡鸭鱼肉、烤乳猪、各种蔬菜,面食、米饭,汤及羹,应有尽有,真可谓是丰盛。晚上8点当地侨领宣布开席,并祝大家“Bonappétit”(意为祝好胃口),我们医疗队的同志就坐在主席台上,而且是让我们优先去盛菜肴品尝,有种贵宾待遇的感觉,一走近摆放菜肴的桌前,就有各种幽香的气味扑鼻而来,真是让人胃口大开啊。在马岛的清明节-百家宴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让我们医疗队的同志和华人华侨们一起既享受了百家宴,又寄托体验了异国他乡祭祖思故的浓厚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