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给老人进行认识训练
大学生志愿者徐婧亲切地呼唤着奶奶的名字
78岁的高至胜是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健康报网讯(倪丹 刘雨滋)“只要叫她的名字,奶奶就会看着我笑,”在湖南省脑科医院神内二科,大学生志愿者徐婧惊喜地发现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刘娭毑对自己的名字很敏感,于是她一边轻声呼唤刘娭毑的名字,一边和她说着话。
10月10日,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上午9点,省脑科医院神内二科(老年痴呆科)迎来了一支特别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走进病房,陪老年精神病人和老年痴呆症患者聊天、玩游戏,教他们识字,进行认识训练。
“志愿者们有医院医护人员、单位职工、在校学生、离退休人员”,神内二科护士长杨腊云介绍,“有了他们的加入,原本沉闷的病房充满了笑声和活力。”
78岁的高至胜是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长的,是在该院退休的一名老医生,对这次活动他非常热情,“我研究老年痴呆症十多年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家属多认识和了解这个病,学会怎样和病人打交道,做好家庭护理工作。”
从英国回国不久的23岁姑娘游艳在志愿者队伍中犹显突出。她曾在英国的一家养老院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经常参加当地的志愿者活动。听说了这次活动,她立即报名参加,“在国外,志愿者活动非常普遍。英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大多被送到养老院安度晚年,因为他们丧失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志愿者的重点关爱对象。给需要关爱的人多一些关心和帮助,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据国内外专家考证,老年痴呆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症。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估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20%左右。
“老年痴呆症目前仍然存在着三‘低’现象。”省脑科医院神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谭佩珍说,三‘低’即公众对AD的了解程度低,患者就诊比率低,接受治疗比例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人们对这种疾病认识不够,许多人认为这不是疾病,也根本用不着治疗。二是由于经济负担过重,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只能或控制或延缓发展、不可逆转的疾病,而且许多病人合并有多种其他躯体疾病,治疗费用很高。三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偏见、歧视和恐惧。四是儿女工作忙、压力大,或是由于极少数子女的不孝,没有时间或不愿意顾及患者。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患者流落街头,主要原因就是亲属无力承担照料的负担,而有些医疗机构或养老院又拒接接受,这样患者几乎是被家人和社会放逐遗失,由于缺乏生存能力,常常因各种意外而提早离世。”谭佩珍主任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老年人、关爱老年痴呆患者、关爱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家庭、社会、政府共同来做这个工作。唤起全社会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像人们对待生命的自然规律一样,坦然对待这一疾病,给予患者更多尊重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