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连 漪 张 磊 实习记者 魏婉笛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每年世界各国都会以此举办各种活动,呼吁公众更多的关注精神健康。
今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 安乐幸福享晚年”。为了更好地传播“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理念,普及精神健康教育,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阳光心灵-中国抑郁焦虑健康教育项目”近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启动。该项目将通过医护人员指导上万名患者填写识别抑郁和焦虑的量表来提高医生对抑郁焦虑障碍的知晓率和诊断率,建立完善的诊疗机制和转诊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综合性医院中,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常见病患者经常伴发抑郁或焦虑障碍,而且二者的共病率很高。但是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在临床诊疗活动中识别患者是否患抑郁焦虑障碍。因此此次“阳光心灵”——中国抑郁焦虑健康教育项目将主要覆盖试点医院的神内科和心内科。在患者的选择上各医院也有所侧重。其中,解放军总医院将侧重头痛伴发抑郁焦虑患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侧重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焦虑患者;北京天坛医院将侧重神经科疾病伴发抑郁焦虑患者。
应对抑郁焦虑威胁
早筛查早治疗
抑郁焦虑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医生在帮助患者治疗时,需要有效的防治抑郁焦虑的策略。针对抑郁焦虑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率高,且易被忽略的现状,加强抑郁的诊断识别工作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梅颜教授认为,通过制定完善的识别体系,选择科学的识别工具[如PHQ-9(抑郁的识别)和GAD-7(主要焦虑类型的识别)],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焦虑障碍。同时患者也可通过量表进行自我评测,及时发现并转诊治疗。
“阳光心灵”项目致力建设
完善的诊疗机制和转诊机制
“阳光心灵——中国抑郁焦虑健康教育项目”将在今年9月至12月间在北京的3家综合医院开展试点。项目通过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填写帮助识别抑郁焦虑的量表PHQ-9(抑郁)和GAD-7(主要的焦虑类型),提高抑郁焦虑的识别率,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帮助他们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表示:“该项目是为抑郁焦虑患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流程做出了积极探索,并借机提升非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焦虑的关注度和规范治疗行为。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患者积极参与到此次项目中来,支持医护人员的活动。我们也希望通过此项目的开展,提升我国抑郁焦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